“从头开始,”国王非常严肃地说道,“然后一直走到尽头:然后再停下。”
正如开篇所提及的,我认为,对于“你从比特币中学到了什么?”这个问题,任何答案都将永远是不完整的。多个可被视为生命体的系统——比特币、技术圈、经济学——之间的共生关系盘根错节,所涉主题浩如烟海,事物发展又迅猛异常,任何单一个体都永远无法完全理解。
即便无法完全理解,即便有着各种怪癖和看似的缺点,比特币无疑是有效的。它持续不断地、优美地,大约每十分钟就生产出一个区块。只要比特币继续运作下去,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使用它。
“事物在有效运作时,是美的。艺术即功能。”
—— Giannina Braschi
比特币是互联网之子。它呈指数级增长,模糊了学科之间的界限。例如,我们不清楚纯粹技术的领域在哪里结束,而另一个领域又从哪里开始。尽管比特币需要计算机才能高效运作,但仅有计算机科学,并不足以理解它。比特币不仅在其内部运作上是无国界的,在学术学科方面也同样没有疆界。
经济学、政治学、博弈论、货币史、网络理论、金融学、密码学、信息论、审查制度、法律与监管、人类组织学、心理学——所有这些以及更多的专业领域,或许都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比特币如何运作,以及比特币是什么。
没有任何单一的发明,造就了它的成功。是多个先前互不相关的碎片的组合,由博弈论的激励机制粘合在一起,才构成了比特币这场革命。将众多学科进行优美的交融,正是中本聪的天才所在。
和每一个复杂系统一样,比特币必须在效率、成本、安全性以及许多其他属性上做出权衡。就像“化圆为方”问题没有完美的解法一样,对于比特币试图解决的那些问题,任何解决方案也同样将永远是不完美的。
“我认为,在我们把货币这件事从政府手中拿走之前,我们永远不会再有好的货币。也就是说,我们无法用暴力把它从政府手中夺走,我们所能做的,只是通过某种巧妙、迂回的方式,引入某种他们无法阻止的东西。”
—— 弗里德里希·哈耶克 (Friedrich Hayek)
比特币,就是那种向世界重新引入好货币的、巧妙而迂回的方式。它通过将一个主权的个人,置于每个节点的背后,来实现这一点;就像达芬奇试图通过将《维特鲁威人》置于其中心,来解决“化圆为方”这个棘手问题一样。节点,有效地移除了任何中心的概念,创造出一个惊人地反脆弱、且极难被关闭的系统。比特币活着,它的心跳,或许将比我们所有人的都更长久。
我希望你喜欢这二十一章内容。也许最重要的一课是,如果想得到一幅近似完整的图景,就应该从多个角度,对它进行整体性的审视。就像从一个复杂系统中移除一个部件会摧毁整体一样,孤立地审视比特币的某些部分,似乎也会扭曲对它的理解。哪怕只有一个人,能将“区块链”(blockchain)这个词从她的词汇表中划掉,代之以“区块之链”(a chain of blocks),我便死而无憾了。